新书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服务 > 正文

医药卫生图书借阅室(2)10月新书推荐

作者:石雪萍  来源:借阅部 发布时间:2025-10-30 09:53:44 点击次数:[]

书名:《中医四大经典全书》

作者: (东汉)张仲景等撰,刘从明,王明惠,杨磊 点校

索书号:R2/1158

馆藏地址:医药卫生图书借阅室(2)

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月

本书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四部经典于一册,把“四大名著”理论知识有机地和临床实践相结合,从而继承和发扬中医学的优势。


书名:《中医经典治法学》

作者:温成平

索书号:R242/353

馆藏地址:医药卫生图书借阅室(2)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1月

本书共八章,首起导论,次章述中医经典治则之要;第三章详论治疗大法,于八法中补充利法,阐明九法运用奥义;继而论及五脏治法、气血津液治;第六章将息法别具一格,第七章广纳他法,如试探、外治、急救诸法;终章深探治法体系奥义。


书名:《抑郁症》

作者:李艳, 薛长利主编

索书号:R277/160

馆藏地址:医药卫生图书借阅室(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1月

本书的“整体证据”包括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现代教科书和临床指南专家共识制定的疾病诊断、鉴别和治疗意见,从宏观的角度认识和了解该病的现状;第二部分是古代证据的检索、整理、评价和推荐。我们根据该疾病的相关中医病名或症状体征在逾千本中医古籍中进行了检索,检索结果提供了古代该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等信息,并揭示了古代和现代对疾病认识和医疗实践之间的连续性和不连续性,可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和依据。


书名:《常见中药炮制品在方剂中的选用》

作者:孙洪胜,高山主编

索书号:R283/139

馆藏地址:医药卫生图书借阅室(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3月

本书以临床常用的中药品种为纲,每一味中药项下分列【炮制品规格】、【炮制历史沿革】、【炮制品功用】、【临床代表方剂】项。其中在【临床代表方剂】项下,详细列出该方剂的方剂组成、用法、功能主治,从方剂整体的功能主治角度分析选择炮制品规格的原因,并附上该方剂的处方规范书写格式、现代煎服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以便于指导临床处方和用药。


书名:《感染与炎症放射诊断学》

作者:李宏军

索书号:R81/829

馆藏地址:医药卫生图书借阅室(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4月

本书包括总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常见感染,共七章。每种感染与炎症疾病包括学习目标、临床概述、影像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案例分析(包含诊断思路)、思考题。


书名:《双层探测器光谱CT影像诊断》

作者:高剑波, 张永高主编

索书号:R81/828

馆藏地址:医药卫生图书借阅室(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对光谱CT成像有更全面的认识,并掌握光谱多参数成像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全书以临床病例为切入点,以大量多参数成像的影像图片帮助理解,多维度影像及病理结果作为辅助,同时对易于混淆的疾病从影像学角度提出鉴别诊断思路,让读者在病例中理解光谱多参数的应用,以建立清晰的诊断思路。最后,希望通过本书全面、系统和简洁易懂的理念,使读者能够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通过掌握影像新技术来提高临床阅片能力。


书名:《图解本草纲目》

作者:张平

索书号:R281/192

馆藏地址:医药卫生图书借阅室(2)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6年9月

本书将植物的花、叶、果、茎、根等细部逐一分解说明,让生疏的草本不再生疏;书中500多幅金陵古版图,400多幅精美的彩色手绘图,极具实用与审美价值;还增加了600种现代常见草本植物的特性、功效、产地等知识,并针对常见病精选了900种家庭实用验方;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类检索法,制作了一套完整的“本草”品物检索系统, 以便读者随查随用。


书名:《经络穴位全真彩色图册》

作者:郭长青 刘乃刚 杜宁宁主编

索书号:R224/132

馆藏地址:医药卫生图书借阅室(2)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8月

本书采用最新国家标准穴位定位,采用图文对照的方式介绍了十四经脉的362个穴位(最新国家标准中将印堂穴归入督脉)的定位,对每个穴位均采用真人模特体表定位和解剖定位相结合的方式介绍,读者可按图文介绍准确选取穴位,便于经络穴位的应用。本书图片制作精美,穴位定位经权威专家审定,标注准确。


书名:《中医皮肤病学》

作者:李斌

索书号:R275/126

馆藏地址:医药卫生图书借阅室(2)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月

本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16章,主要介绍中医皮肤病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尤其注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各论14章,分真菌性疾病、细菌性皮肤病、病毒性皮肤病、特应性皮炎、荨麻疹、药疹、结缔组织病、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物理性皮肤病、红斑及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皮肤血管炎、色素性皮肤病、皮肤附属器疾病、皮肤肿瘤。


书名:《中医脑病学》

作者:郭蓉娟

索书号:R277/153

馆藏地址:医药卫生图书借阅室(2)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本书分为上篇总论和下篇各论。上篇总论介绍了中医脑病理论发展简史、脑的形成与功能、脑病的病因及病机、脑病的诊法与辨证、脑病的治则与治法、脑病的护理、脑病的康复等知识,并结合现代脑科学的发展和医学诊断技术,强调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下篇各论聚焦中医药在防治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及儿童神经精神疾病方面的优势,通过介绍最新的指南与研究进展,帮助读者了解中医脑病学领域的前沿动态,旨在激发学习者的临床和科研思维。



下一条:重阳节 | 雅俗同源 共叙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