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服务 > 正文

只有往里走,才能安顿自己 | 缅怀许倬云先生

作者:申筱彤  来源:文献建设部 发布时间:2025-08-06 18:53:41 点击次数:[]

8月4日,据媒体报道,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美国辞世,享年95岁。这位一生解读文明密码、温暖无数心灵的智者停下了笔,令人心头一沉。他生于1930年风雨飘摇的中国,成长于战乱,求学于台美。虽身体残缺,却以非凡的毅力铸就了最健全深邃的历史视野,毕生探寻中华文明与世界变迁的脉络。

江河源头:从无锡世家到全球史观

许倬云,1930年生于厦门,祖籍江苏无锡。1948年迁台,在台大历史系打下学术根基,深受傅斯年、李济等大师影响。1962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后,他穿梭于世界各地的顶尖学府,最终在匹兹堡大学荣休。

他留下的最珍贵学术遗产是“大历史观”——将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熔于一炉,从宏观文明演进的角度解构历史。他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经济的变迁、文化的传承,让历史从王侯将相的叙事,变成鲜活的文化生命史。他曾荣获“亚洲学会特别贡献奖”“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大奖”,以及国际汉学界最高荣誉之一的“唐奖汉学奖”。

文明密码:经典著作中的永恒对话

许倬云先生既是严谨学者,也是大众史学的开拓者。阅读他的作品,是最好的缅怀。

万古江河:读懂中国精神地图

11865917 11865917

《万古江河》: 是许倬云先生“最具标志性的代表作”,曾获第三届“文津图书”。他以江河流域的扩展为喻,精彩呈现中华文明如何从“中原的中国”发展为“中国的中国”,进而成为“东亚的中国”“亚洲的中国”,最终融入“世界的中国”。这不是一部帝王更替史,而是一部文明生长史。

文明三书:系统讲解人类文明史

12897073 12897073

《三千年文明大变局》:是许老先生在93岁高龄写就的文明比较史诗。对比中国与欧洲三千年文明路径,从地理环境、社会制度到思想根源,剖析两大文明的成败因缘。书中指出:“中国文化关心人在人间和宇宙中的秩序,欧洲文化关心自然;中国的心态是追求和谐于宇宙之中,欧洲的心态则是从对抗中求胜利。”

12897072 12897072

《世界何以至此》:直面现代文明困境。许倬云先生犀利指出西方主导的现代文明在资本主义、科学技术狂飙后的失衡与危机。这不是简单的批判,而是一位智者对人类发展道路的深刻反思。

12897058 12897058

《我们去向何方》:文明危机中的出路探寻。在科技颠覆伦理、环境危机四伏的时代,他积极探索人类未来文明的走向,对于“人类为何越来越自由,却也越来越孤独”给出了自己的答复。尝试在西方传统之外,引入“生命现象的价值观”这一新的元素,作为新的人类共同文明结构的基础。

学术丰碑:洞见未来世界方向

13196060 13196060

《天下格局:文明转换关口的世界》:94岁高龄的收官之作。许倬云先生以“从世界看中国,再从中国看世界”的大历史观,梳理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经济与世界的互动。他在书中指出:中国传统“以人为本”的思想、“世界大同”的理念,应该成为构建未来世界发展的重要理论资源。

星图永存:留给世界的精神火种

许倬云先生离开了,但他丰厚的精神遗产仍在生长。这位自称“永远的旁观者”的智者,用笔架起桥梁,让普通人也能触摸文明的脉络。

他教我们用 “大历史观”思考当下——当我们在全球化退潮、文明冲突加剧的迷雾中踟蹰时,许先生提醒我们回望三千年文明交流互鉴的长河,以更从容的姿态面对变局。

他赋予我们 “往里走”的智慧——在物质至上的时代,许先生以残缺之躯却丰盈饱满的一生证明:真正的力量源于内心的安顿。他晚年仅靠两根手指坚持写作,通过网络与年轻人对话,传递“打造好自己的内心”的生命哲学。

12821005 12821005

《往里走,安顿自己》

“说实话,我这一生的日子不好过。天生残缺,到老了已经病了几十年,如果不往里走,我不可能活到今天……我们如果能够打造好自己的内心,不再追求短暂的高兴的“快”,不再追求短暂的虚荣的“乐”,我们的行为、情感就能通达天地和灵魂。”许老先生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往里走,才能安顿自己。

江河终入海,万古自长流。许倬云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其思想光芒,将继续照亮我们理解过去、安顿当下、探寻未来的路途。

上一条:立秋 |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下一条:7月热读榜 | 墨香消夏,三伏天“心灵避暑”书单已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