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名:《学医路上见闻录》 作者:谷越涛编著 索书号:R2/1075 馆藏地址:医药卫生(二)图书借阅室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4月 |
本书分为五章。分别为:对任课老师的点滴回忆、对学习中医的一些思考、医学见闻、行万里路、学术传承。具体内容包括:《伤寒论》老师——李克绍教授;《中国医学史》老师一一国医大师张志远教授;《内科学》《妇科学》老师——周凤梧教授;《温病学》老师——周次清教授;《内经》老师——张珍玉教授等。
|

|
书名:《甲状腺疾病饮食调养》 作者:丁治国主编 索书号:R259/338 馆藏地址:医药卫生(二)图书借阅室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2月 |
甲状腺疾病是目前临床常见疾病,常见的治疗方式有中药口服治疗、中药外敷治疗、西药治疗、手术治疗等,除此以外,饮食调养也是甲状腺疾病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本书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结合日常饮食,立足于提高甲状腺疾病人群的生活质量,为读者提供一些简单可行的食谱调养方案,包括粥、汤、代茶饮三个方面,全方位融入生活,助力甲状腺疾病的恢复。
|

|
书名:《中医学导论》 作者:石作荣著 索书号:R2/920(3ed) 馆藏地址:医药卫生(二)图书借阅室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
本书内容包括:走近科学、医学纵览、中医教育、人文中医、中医思维、中医学习、医事制度、展望中医。具体内容包括:生命、健康与疾病;医学模式;医学体系及学科属性;中医学的起源与发展;西方医学的起源与发展;中西医学结合等。
|

|
书名:《中医护理学》 作者:魏睦新,韩旭著 索书号:R248/29(3ed) 馆藏地址:医药卫生(二)图书借阅室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
本书介绍了中医护理相关的辨证理念、诊疗思维和方药常识,强调了中医护理的中医基础知识、辨证施护和实践技能,对于临床常用的体质护理、四季养生护理等内容,也进行了详细阐述。
|

|
书名:《趣说千古流“方”》 作者: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组编 索书号:R24/1220:4 馆藏地址:医药卫生(二)图书借阅室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月 |
本书分十三类常见病症,涉及感冒发热、咳嗽咯痰、头痛牙痛、胃痛胃胀、腹痛泄泻、腰酸腿痛、二便不利等疾病的常用方剂,并对常用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方解、临床应用和方歌等内容进行了整合。
|

|
书名:《运动医学》 作者:王拥军主编 索书号:R87-43/86(3ed) 馆藏地址:医药卫生(二)图书借阅室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
本书分为运动医学概论;运动生理学基础;运动医学检查与评估方法;运动损伤;运动性疾病;医疗体育;运动处方共七章。
|

|
书名:《气虚证是如何发生的》 作者:方肇勤主编 索书号:R241/361 馆藏地址:医药卫生(二)图书借阅室 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
本书介绍了作者团队针对“气虚证是如何发生的”这一科学问题所开展的大量动物实验探索,以揭示气虚证发生的物质基础、常见气虚证发生物质基础的异同,以及与气虚证相关的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的发生机制;哪些器官、组织、基因参与了气虚证的发生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气虚证发生的诱因;气虚证的遗传倾向和可能累及的组织等。
|

|
书名:《〈黄帝内经〉通识》 作者:刘鹏著 索书号:R221/249 馆藏地址:医药卫生(二)图书借阅室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4年5月 |
本书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经络学说”等学说,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为数年来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稿作者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多年从事中医学及中医典籍研究,著有《中医典籍与文化十讲》等专著。
|

|
书名:《肌肉学概要:基于浮针诊疗实践的探索》 作者:符仲华著 索书号:R245/923 馆藏地址:医药卫生(二)图书借阅室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9月 |
本书简要总结了肌肉学的中西医学知识,包括解剖、生理、生化、组织学以及中医针灸学中的肌肉学理论,并结合浮针的医学实践,在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作了系统说明,如患肌的病理特点,以及肌肉上下游病痛的诊断和大体治疗(如现代医学中的骨关节病,在很多实际患者的表现中,并非骨与关节的病变,而是肌肉及其附属组织的病变),反映了作者二十余年的深入思考。
|

|
书名:《中医内科学教学医案选编》第二版 作者:陈会君主编 索书号:R25/121(2ed) 馆藏地址:医药卫生(二)图书借阅室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
本书参照《中医内科学》对疾病的分类和辨证分型,给每个证型配以相应的教学医案,以便加深学习者对中医内科学理论的认识及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书中每个疾病的编写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该疾病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简要概述;第二部分是针对每个证型选编的临床医案,包括主诉、病史、体检、诊断、治法、方药,并附有按语;第三部分是临证备要。 |